坐在座位上的贾珣悄悄观察着场上其余十九名的考生。
贾珣看着坐在他面前的两人,只见此两人他都不认识。
坐在首位的应试考生年龄不大,看起来和贾珣相仿年纪。其面容俊秀,身材挺拔,气质不凡,似是大家子出身。
而坐在第二位的童生年龄稍大点,估摸有十六七岁,见其四平八稳,目不斜视。
包括贾珣在内,此大厅内的考生正场成绩排在前二十名,所以才能提坐堂号至知县面前。
正场考试名次越高者,离知县的距离越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场的人俱是贾珣在此县试中,县案首的最终竞争对手。
只见场上的其他考生也在悄悄地观察着对方。
贾珣在人群中看到了老熟人陆修远,他正坐在自己身后,看来他在县试正场考到了第四名。
陆修远显然也看到了贾珣,也朝他点点头。
而那个两次向他们讥讽的士子温仕祚却不在此二十人之列。
除了刚已考完的第一场正场,此时接下来的四场考试俱称为“履试”。
第二场考试称为“二场”或“次场”,由于是第一次覆试,也称作“初覆”或“头覆”。
“梆”的一声响,二场考试已经开始。
衙役已举着考题贴板在厅上展示。
四周寂静,只听见考生作书“沙沙”的响声。
坐在上首的知县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场中看题、誊写、作题的众人。
“四书一题,五经一题,诗一题。”贾珣心中暗暗计较着。
看来这第二场和第一场题目有所不同。正场两篇四书文俱为四书取题,此场有一道题出自五经。
贾珣把题目誊录在草稿上,继续开始思索破题起来。
过了一个半时辰,贾珣已经把所有答题都已书写在草纸上。
此时已是正午。
贾珣一边誊录,一边检查所用之字有没有犯忌讳。
到了未正时辰时,放头牌时,位于第二名的考生已向坐台上的知县交了考卷。
只见知县朝该考生问了几道问题,二人小声对答着,却见知县连连点了几下头。不一会便让其离去。
贾珣目光闪过一丝异色,这是通过了知县面试的意思?
贾珣回过头,继续慢慢誊写答卷。
当申初放次牌时,贾珣才把答题内容抄录完毕在试卷上。
此时在场的二十名考生已有十一人已交了考卷。其中包括了正场第一名的士子。
贾珣检查了几遍考卷,没发现什么问题,已快到了放三牌的时间。
贾珣才起身交了答卷,在大院内排队等待,准备放排出贡院。
此时出贡院大门的有两百多人,看来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此时交卷。
“珣兄弟,稍等一下。”只见后面陆修远追了上来。
贾珣止住了步伐,回身问道:“修远兄,你也交卷了?可是找珣有何事?”
“珣兄弟,此场考试你可有把握名列第一?”陆修远恳切地问道。
贾珣愣了一下,苦笑道:“说实话,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