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始作俑者能炎,目光如炬,凝视着这场古村系反转大戏上演。他唇角微扬,那笑容里,藏着对局势的掌控,也藏着对人心的拿捏。
他知道,自己每一次举手投足,已成为董事会众人心中的风向标。那些曾对他半信半疑的董事们,在上一轮布局中尝到了甜头——资产翻倍、地位稳固、话语权提升。
尽管他们已悄悄清空个人账户中的筹码,看似置身事外,实则屏息凝神,等待他下一步信号。只要他稍有动作,哪怕只是向某位亲信低语一句,消息便会瞬间点燃整个董事会,引发连锁反应。
而能炎,偏偏选择视而不见。他默许手下与董事们“不经意”交流,默许那些试探性询问、恭维式打探,甚至默许某些“内部消息”在茶余饭后悄然流传。
他不阻拦,也不澄清,任由这股暗流在集团高层间悄然涌动。因为他深知,人情往来最是微妙——今日你默许我探听,明日我便欠你一份人情。
他要的,正是这份心照不宣的“恩惠”。他要让每一位董事在获利的同时,心中都刻下“此局因能炎而起”的烙印,让他们在未来的每一次决策中,不自觉倾向他、依赖他、感激他。
至于那位高高在上的能总,早有传言欲整顿董事会积弊,能炎也并非不知。但他看得更透:
集团今日之困局,根源不在董事们贪婪,而在能总优柔寡断。能总重亲情、惜名声,整治之下,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免几个出头鸟,提拔几支新势力,可掌权者依旧出自那几个根深蒂固的家族支脉。权力的棋盘未变,规则依旧由旧人书写。
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表面的清洗,而是悄然重构权力的底层逻辑。而他能炎,正站在这个逻辑的枢纽之上,不动声色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秩序。
想到这里,能炎的思绪不由飘向他的堂兄——能鑫。那个被业内誉为“芯片之魂”的男人,十年如一日深耕技术,硬是将集团原本边缘的芯片业务,打造成如今撑起半壁江山的支柱产业。
利润报表上那一串串耀眼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实验室灯火。可又能如何?
能鑫为人耿直,不屑钻营,曾因拒绝某位权重董事“低价转让技术专利”的“小小请求”,落得个“不近人情”的名声。虽因此赢得能总口头嘉许,称其“有风骨”,可风骨不能掌权,清名换不来席位。
那位被拒的董事表面不动声色,背地里却悄然联合其他势力,在董事会中层层设障,让能鑫的提案屡屡搁浅,资源寸步难行。
能炎轻轻摩挲着杯沿,眸光渐深。他明白,堂兄的悲剧,不是能力的失败,而是规则的牺牲品。而他,既不愿做埋头拉车的能鑫,也不屑效仿虚伪仁慈的能总。
他要的,是一场不动声色的重构——让那些自以为掌控棋局的人,一步步走入他早已铺就的棋盘,最终,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真正的棋手,早已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