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秀女士是吧?麻烦签收一下,这是这个月的米和油。”小伙子递过签收单。
“不是我订的!”蔡美秀声音尖利,像是找到了发泄口,“谁订的你找谁去!我不签,也别想我付钱!”
小伙子似乎见惯了这种场面,好脾气地解释:“阿姨,钱已经付过了,不用您掏。我们只是按地址送货。您看,这单子上写的就是这个地址,这个电话,您核对一下?要不您打个电话问问订的人?”
蔡美秀一把夺过单子,目光死死盯住那个熟悉的号码——正是程佳的电话!
她可熟悉了,儿子的朋友,每个月打钱也是这个号码。
她心头火气更旺,立刻从小伙子那里要来了粮油店的联系电话,迫不及待地拨了过去。
电话一接通,她就劈头盖脸地质问,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谁让你们给我送东西的?是不是许延佑?他什么意思?打发叫花子呢?我是他妈!他敢这么对我?!你告诉他,要么就一次性把钱给我!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做什么!不然我就去告他不孝!”
电话那头,程佳听着蔡美秀尖锐的嗓音和理直气壮的威胁,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她太清楚这位“母亲”的想法了——拿了现金,就能立刻转去填她那个无底洞弟弟的窟窿,或者满足其他挥霍。
程佳毫不客气,语气冰冷又斩钉截铁地打断了她的咆哮:“阿姨,延佑交代得很清楚。米油是保证您基本生活的,钱已经付给店里了,我们不会再给现金。这是他的决定,也是最终方案。”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您要是实在不想要,可以拒收,店里会按规定处理。至于您说的‘告’?您可以试试看。看看是您这个当年弃养儿子、如今索要无度的母亲有理,还是依法保障您基本生活的儿子占理。”
说完,根本不给蔡美秀继续撒泼的机会,程佳直接挂断了电话。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忙音,蔡美秀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
她看着门口那袋米和那桶油,感觉那就像是儿子甩在她脸上的耳光,火辣辣地疼。
她想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掌控权,是继续维持她补贴弟弟、掌控儿子的生活!
而不是这种被亲生儿子用最基础的物质、最冷漠的态度“圈养”起来!
许延佑这一手,又狠又准,直接打在了她最疼的地方。
程佳能如此硬气,毫不拖泥带水地怼回去,底气就来自于身后有张义这位专业人士的鼎力支招。
早在许延佑决定采取“米油+200元”方案时,张义就已经预判到了蔡美秀可能的各种反应,包括胡搅蛮缠、道德绑架甚至威胁报警。
他提前就给程佳做了全面的法律科普和应对预演:
“根据《民法典》和相关司法解释,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不假,但具体标准要结合当地生活水平、子女经济能力和父母实际需求来定。我们提供的米油和200元现金,在本地绝对达到了基本生活保障线,完全合法合规。”
“她若拒收,是她自动放弃保障,责任不在我们。她若闹事,涉及寻衅滋事或诽谤,我们保留追究权利。她若真去法院起诉?呵呵,我们正好可以提交她当年未尽抚养义务以及长期索取无度的证据,看法官支持谁。”
有了这张“法律护身符”,程佳怼起人来那叫一个理直气壮、神清气爽!
每一句回绝都精准地卡在法律和道德的制高点上,既能狠狠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又完全规避了任何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