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近咬了一下嘴唇,又说道:“下官以为,骁骑军与横塞军,恐怕不堪倚重。”
“横塞军固不待言,便是骁骑军,虽然隶属殿前司,但想来郡侯也听说过西京的一句口号——‘铁林似铁,骁骑不骁’——绍圣以来,世家子弟要想由军中谋个出身,又进不了诸班直、捧日与天武衣,首选便是骁骑军。这骁骑军有这个名声,也不算冤枉的……”
刘近所说的“世家子弟”,指的是宋朝成千上万名在任或卸任武官家的子弟,这些武将之后,虽然是官宦之后,可大部分人的人生道路,还是只能从军中谋个前程。而对绝大部分的将门子弟来说,班直侍卫、捧日军、天武衣,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讲武学堂也是需要真材实料的,而在承平之
世,他们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两京的禁军,而其中待遇更加优渥的马军,自是最受青睐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宁肯在汴京做个普通人,也不愿意到外地去当官。汴京的繁华,在那个时代,实在是别处所无法比拟的。而对世间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他们追求的,其实也就是这些东西。殿前司辖下共有四支马军,捧日军高高在上,拱圣军声名不佳,骁胜军是教导马军,进入的难度不逊于讲武学堂,骁骑军不免便成为众多官宦子弟钻营的首选。便是说骁骑军中的每一个官职,都有一个“将门子弟”把持占据,也不算夸张。
公平的说,这些“将门子弟”,绝非无能的代名词,他们往往自小便受到更好的家教,不仅见识更广,这时代的大宋朝,也还谈不上腐朽,这些愿意到军中来谋出身的将门子弟,在骑术、箭法、武艺上面,较之寻常士兵,也多少都是强一点的。骁骑军的问题,是军中经历过伐夏之役的校尉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这些新校尉,大部分未有实战经历,更麻烦的是,一军之中,将门子弟过多,便免不了要分帮结派。而一旦局面形成之后,便是枢府想要整顿,也是千难万难了。
更何况无论是考核训练成绩、还是禁军的演习战绩,骁骑军其实也并不算差。
想找个下手的借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大部人的眼里,这支曾经在伐夏之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禁军,仍然是殿前司精锐。
不过这些事情,瞒不过西京洛阳的百姓,而田烈武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他也清楚,刘近想的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果然,刘近停了一会,便又继续说道:“以下官之见,要想继续与耶律信抗衡,只能依靠我右军行营诸军……而且……”
田烈武眼角微微动了一下。
“而且,郡侯必须真正掌控住右军行营。”
“真正掌控?”田烈武心中不由一震。
“不错。”虽然左右并无旁人,刘近还是下意识的放低了声音,但言辞却更加犀利,“恕下官直言,今日之战,郡侯不过一军之将,而非两军统帅。我军不是一支军队在与耶律信打仗,而是两支军队在耶律信打仗。若非张将军配合默契,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张将军受伤,郡侯不能指望铁林军出现第二个张将军。”
田烈武已经听明白刘近的意思,神情变得沉重起来。
但刘近并没有就此打住,说到这里,他已经无所顾忌,“郡侯必须彻底接掌铁林军。不仅如此,待宣武一军回归,郡侯亦要更加果断,真正控制宣武一军。若郡侯能牢牢控制我右军行营诸军,南面行营亦只能惟郡侯马首是瞻,如此,我军兵强马壮,足与耶律信周旋。”
说到最后,刘近的目光都变得炽热起来。
但田烈武却只是轻轻唔了一声。
差不多的时间,回肃宁寨的路上。
半天的苦战,相比起宋军来说,辽军的伤亡并不算大,但是自耶律信以下,几乎所有的辽军将领,神情都很沮丧,便仿若打了一场败仗一般。沉闷的气氛,令得战斗之后的疲惫更加倦人,每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甚而有不少将领心底里已经生出对耶律信的不满,这些人战前十分的轻视田烈武,当发现事实并非如其想象后,却变得恼羞成怒,又将这股无明之火,转移到了下令撤兵的耶律信身上。
“再给我半个时辰,必能取下田烈武的首级!”左皮室军主将“小韩宝”萧春在回肃宁的路上,便向左右公然口出狂言,他似乎已经忘记,主攻云骑军的,正是他的左皮室军。
但是,这样的言论,还是在辽军将领中引起了不少的共鸣。
便是连耶律密,也不理解耶律信为何放弃。萧春所说的,并不全是大言,如果没有那只意料之外的宋军赶到的话,在天黑之前一举击溃田烈武部,是极有可能的。但即便宋人来了援军,耶律密也觉得放弃得太快。
“我已经给了萧春足够的时间。这么久时间内他没能做到的事,再拖到天黑,结果也不会改变。”耶律信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冷漠。“错已铸成,不可一错再错。”
谨慎的耶律密小心藏起了心中的疑惑,不再多问。他并不如萧春一样信心十足,只要回想起白天战斗的情形,耶律密就觉得一阵说不出的别扭。
云骑军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善战,雪战给双方都带来了麻烦,双方都有一些将士是在骑马冲杀时,因坐骑失了前蹄而受伤,但云骑军看起来与辽军同样适应雪战。尽管如此,左皮室军与云骑军的第一次交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击溃了云骑军。
但接下来,得意忘形的萧春以为胜券在握,竟然借着追杀云骑军的机会,杀向尚未列好阵的铁林军,岂料张整的铁林军竟然守住了防线,而败退的云骑军也并未被打乱编制,他们没有逃向铁林军的大阵,而是绕到了铁林军大阵的后方。
此时便连耶律信也出现了致命的判断失误。
没有人想到被击溃的云骑军还会有战斗力,一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耶律信开始重新布阵,以优势兵力,三面围攻背靠村庄布阵的铁林军。耶律信对他的太和宫骑兵极其自信,这些手握超长长枪的骑兵,是耶律信训练出来冲阵的奇兵,对于步兵方阵极具威胁。
然而,曾经是太和宫手下败将的铁林军,这一次却守住了他们的方阵。
那是耶律密此生所见过的最惨烈的步骑决战。双方的攻防几乎都无可挑剔,而令人气结的是,仅仅只是靠着霹雳投弹的帮助,铁林军竟然稳若磐石,在太和宫令人窒息的冲锋中,一次一次的屹立不倒。尽管因为下雪的缘故,耶律信没能把火炮运来,但是太和宫在冲击铁林军的防线时,也使用了辽国自己仿制的霹雳投弹,然而火器也未能炸乱铁林军的阵形。即使是霹雳投弹就在脚边爆炸,那些铁林军的士兵,也绝不肯离开自己的位置去躲避。而这该死的天气,又一次帮了宋人的忙——尽管已经妥善保管,但是辽军的火器仍然大量受潮,原本数量就不算太多的霹雳投弹,许多点火扔出去后,竟然根本不爆炸。
铁林军的顽强,对于被击败的云骑军来说,不仅仅是一场活生生的教材,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用了一个时辰,田烈武奇迹般的再次聚拢了羞愧交加的云骑军,这一次,云骑军不仅出现在辽军的侧翼,而且他们还采用一种新的战术。
很宽的横队,但是横队的纵深却只有三个横列,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驱使战马奔跑,待到靠近辽军之时,战马便已经进入全速冲锋的状态,这样一来,骑兵便可以冲进辽军的箭雨当中,先用霹雳投弹开道,然后是手弩,最后挥舞着兵器开始冲杀。
而最让辽军不适用的,是云骑军使用的另一种霹雳投弹——这种投弹,并不会爆炸造成杀伤,但点燃扔到地上后,却会释放出刺鼻呛目的浓烟,不仅仅令骑兵们感到不适,连战马都会受影响。这种投弹并非是什么新式武器,便连耶律密也知道,宋人在发明爆炸性的震天雷之前,所使用的火器大多便是这种功能。但是,云骑军所使用的这种投弹,明显经过改良,而且多半是辽宋战争开始后,在河间府制造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过宋军装备了此种火器。
借着浓烟的掩护,云骑军巧妙的变换着队形,一次又一次的将他们的兵力调动到辽军的侧翼,然后突然的集中优势密集的兵力,发起冲锋,给辽军造成混乱与杀伤。
可以说,面对着远比自己强大的辽军,云骑军打得十分的聪明。这大概也是萧春至今并不服气的原因。云骑军每次组织进攻,都是分成许多个横队,从不同的地方发动。甚至他们连投掷能爆炸的霹雳投弹的骑兵,大概都是特别挑选出来的,并非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臂力。可是他们却能依靠小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掩护,借着那该死的浓烟,一次次成功脱离战场,重新组织进攻。面对这样的宋军,辽军虽然强大,却如同恶狼在水田中抓泥鳅,总是用不上力。
尽量此后又有两次被耶律信发现破绽,甚至有一次还出动了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