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振武军,每个营中都有一个指挥变成了马军,虽然神臂弓部队因为受制于制造材
料的稀缺性,造价高昂而无法扩充,但是射程超过二百四十步的采用棘轮的钢臂弩
作为替代品被更加广泛的采用。
西军中甚至有将领在推行这样的改革—他们进一步牺牲士兵的防护力,甚至
连持盾的长枪兵也只穿简陋的皮甲,以使他们的军队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能节省
军费开支—绍圣年间,一副打造精良销甲,造价就在八十贯以上,普通的销甲一
般在四十贯左右,仅以四十贯来算,一个营的步卒就可以节省两万贯以上,这笔钱
用来培养一个指挥左右的骑兵,绰绰有余。当然,这只是锦上添花。他们只是在实
践自己的理念:兵种配合至上,步骑协同作战至上,提升步军机动力至上。
自熙宁以来,宋朝文武官员,都一致的推崇唐朝的!国公李靖,李!公的兵法
被奉为最可效仿的经典,而这些将领也全都声称对是李靖兵法的继承。他们坚信步
兵才是战争的主宰,但他们也同样认定,惟有步骑协同作战,才能真正克制辽国的
骑兵。他们还进一步声称,不仅仅是克制骑兵,李靖纵横天下,靠的便是步骑协同
作战。
在这些将领中,出身马军的种朴尤其令人瞩目,如今已经成为河东军的神锐四
军,便是最先改革的一支军队。
而这些人,也正是对神射军最不以为然的一批将领。尽管神射军也并非全是装
备神臂弓的弩手,按照宋军步兵的传统,也有持盾长枪兵、刀手—事实上没有这
些他们根本无法布阵。但种朴等人仍然激烈的批评神射军,他们讽刺神射军只不过
是让骑兵不能靠近而已,谈不上真正的克制,而将这么多神臂弓集结起来使用,纯
粹是一种对神臂弓的浪费。
长期驻守雁门的种朴对辽国十分了解,他在一份奏折中预言,辽国汉人与渤海
人的势力日渐强大,契丹人也多数定居,虽然马匹的供应可能会一直充足,但是辽
国迟早会重视步军。他认为辽国若然不想迅速地走向衰败,即使萧佑丹的整顿宫!
骑军之法也只不过是治标之策,难以持久,辽国君臣迟早会意识到,他们不能将境
内数量最多的两大种族永远当成辅助兵种来看待。辽国最终必须也只能依靠汉军与
渤海军,若然他们做不到这一点,辽国在军事上的衰败就是必然之事。种朴认为如
今辽国的朝廷中,多有远见卓识之辈。他相信辽国最终会完成契丹—包括奚族、
汉、渤海几大主要种族之整合,而宋军迟早会遇到一只真正的由步骑配合作战的辽
军。而一旦遇到这样的辽军,神射军将不堪一击。
便在这一瞬间,仁多保忠突然想起了种朴的那篇奏折。
做为一个西夏降臣,他很早就汁意到种朴的远见。但他也一直认为,那就算发
生,至少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从辽军这次南侵的过程来看,到目前为止,所有的
情报显示,辽军也一直将汉军与渤海军做为仆从军来使用。还从未有任何情报提及
过辽军的步兵方阵—虽然大家都知道,汉军与渤海军中,肯定有人操练过方阵。
但直到这一刻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
仁多保忠克制住心中的担忧,注视着这支辽军的步兵,这其实很难说是一个方
阵,它的侧翼与后方都缺少保护,但在这个战场上,面对着神射军,这不是一个弱
点,至少是仁多保忠不能利用的弱点。
这表明辽军的统帅是个聪明人,他充分的利用战场的地形,降低了方阵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