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先生,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rdo;
薛初融大着胆子抬起头,把事情经过对效古先生详细讲了一遍,而后解释道:&ldo;若飞兄才十七岁,就要随国公爷上战场,我们这些同窗都十分敬佩,战场凶险,生死难料,大家舍不得他,想要给他践个行。
当然,不论出发点是好是坏,我们这样隔着院墙喊话确实于理不合,有辱斯文,还请先生体谅我们对同窗依依不舍的感情,原谅我们这一回吧!&rdo;
效古先生听完,和玉先生对视一眼,脸色仍然阴沉。
&ldo;我在这里教了十年书,从来没见过像你们这样不守规矩的学生,做出如此荒唐的事,岂可轻易被原谅,除非……&rdo;
除非什么?
同学们都竖起耳朵,等着他的下文。
&ldo;除非让我也去!&rdo;效古先生十分高冷地说道。
&ldo;……&rdo;
学生们先是一愣,怀疑自己的耳朵竖得不够直。
片刻的沉寂过后,有人带头嗷了一嗓子,继而所有人都嗷嗷大叫起来。
&ldo;别高兴得太早了。&rdo;效古先生道,&ldo;到时候你们每人至少要写一篇长赋和一首七言诗为杜若飞送别!&rdo;
&ldo;啊!&rdo;学生们全都苦了脸。
于是,一场即兴的小聚,在效古先生插手之后,变成了团体带作业野炊。
野炊的地点就在薛初融的菜地里,效古先生让人在菜地里搭了两个帐篷,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一边各有两个先生负责看管,谁也不能乱跑。
书院的厨子带着锅碗瓢盆和食材去做饭,等到学生们散学赶过去,热腾腾的饭菜正好上桌。
如此新奇的体验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头一回,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两个帐篷里欢声笑语不断。
路过的民众稀奇不已,纷纷打听是怎么回事。
听说是效古先生带着南山书院的学子在此野炊,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
野炊并不稀奇,书院的学子是最喜欢郊游野炊的。
春日踏青赏花,夏日游湖垂钓,秋天登高饮酒,冬日踏雪寻梅。
总之只要是风景好的地方,他们都要去玩一玩,兴致来了在旷野里也能吟诗作对。
可是现在,他们居然在一个没有任何诗情画意的菜地里野炊,这是什么新鲜的玩法?
是专程来体验庄稼人的艰辛,好以此激励自己用功读书吗?
好奇怪呀!
学生们不在意这些,他们只管自己玩得高兴,酒过三巡之后,大家借着酒意开始挥毫作赋,即兴吟诗。
能进南山书院的,即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差不到哪去,可以说除了杜若宁是走后门进来的之外,其他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得以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