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旦技术发展到瓶颈状态,大明总体的建设发展到瓶颈,宗室人口达到一个足够重大的节点,各种矛盾就会开始凸显了。
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的矛盾,宗室和普通人的矛盾,宗室和朝廷的矛盾……
也许是自己年老的时候需要面对的问题。
朱靖垣心中思虑着未来的事情,跟一帮宗亲们有说有笑的聊了半个小时的天。
然后让刘志新出来,宣布给这些宗亲的安排。
大部分去当基层亲民官,一部分去当工程建设指挥,一部分去当学校老师。
少部分负责训练民兵。
他们大部分都会离开流沙城,今天过来就是专门拜见朱靖垣,同时领取职务身份安排。
安排确定之后,宗室们也就起身告退了。
朱靖垣在位置上坐了一会儿,到上午十点的时候,一群大明官员依次走进大殿。
「秦海书院山长吴烜,参见大王。」
「北墨布政使卢荫溥,参见大王。」
「大食王府右长史兼克州(克里特)知府王引之,参见王上。」
「大食王府右审理潘世恩,参见王上。」
…………
一个个的官员依次通名见礼,朱靖垣微微点头致意,请他们坐下。
书院山长就是学校校长,大明绝大部分大学仍然称书院,公立书院山长也是官员。
吴烜和卢荫溥都不是大食国官员,直接担任布政使司和学院官员。
王引之是王念孙尚书的儿子,现在的身份既是大食国官员,兼任布政使司的官员。
他将以王府右长史的身份,兼管大秦海方面的大食国事务。
潘世恩是纯粹的大食国官员。
仁武朝之前的藩王王府官员之中,本来有一个正六品的审理正,一个正七品的审理。
仁武朝之后改成了左右两个审理正,同时都是正六品衔。
但和左右长史一样,有些小国可能只安排一个,不分左右。
与此同时,海外藩国的王府官员,品级自动提两级。
长史本来是正五品,在藩国就是正四品,审理也就变成了正五品。
这些朝廷派来的官员,最终安排也跟那些宗室一样。
大部分也会分头前往大食国各地任职。
只有潘世恩为首的纯王府官员才会留在流沙城。
不过他们的孩子会暂时留在流沙城上学或者工作。
相比与泰西各国隔海相望的大秦海,波斯海湾是大明的完全掌控的地区。
还在大食亲王的眼皮子低下,他们也都愿意和希望把孩子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