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了好一会儿,才跳下了凳子,转身跑过去。
殷子川看着这一幕,碎嘴书生脸上神色带着淡淡的怀念,他是为了给身体不好的妻子采药才上山的,被伥鬼骗了被吃掉,现在,不能不想到她和孩子。
只是,此身毕竟已经是鬼物了。
但是至少,希望可以看到他们过得好……
一餐饭,你来我往,炊烟人间,吃得极尽兴了,才结束了,周衍起身,他背对着这村子,和老土地木德公告别,众人一起迈步走远了。
老土地木德公看着他们的背影,风吹过了甘泉塬。
就和八百年前一样。
八百年前,那自西域回来的使节团带来了风,掠过大地,前往长安。
那时候,有个孩子从班超种下的树上,折断了一根树叶,玩笑般地插在了大地上,可是英雄种下的树木在战火中消失了,那不知名的孩子留下的树却长大。
黄巾的火焰烧过大地的时候,老树的树皮和树叶曾让人活下来,扎着黄巾的道人感谢他,因此而有了最初的灵性,人们在它的周围离散,又重新建造了屋子。
木屋坍塌,化作石屋,战火扫过大地,土壤长出新芽。
八百年春秋过,老树依旧在,木德公站在那里,注视着侠客的背影,微微笑道:“下一个百年间,还会有人汇聚,下一个两百年,还有新的人们在这里乘凉。”
“郎君,有缘再见。”
年少的侠客离去了,而甘泉塬的百姓们,在第二年深秋的时候,又怀念去年的经历,他们自发地汇聚起来,欢笑着一起吃点东西,孩子们在树荫下跑过。
第65章我即传说,剑主现身
第一年的时候,是侠客留下的风。
第十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习惯。
村民齐聚村口的社庙,由村正或族老主持,村民自带新收获的粟米饭、蒸饼、蔬菜。
当第一个百年的时候,这就已经成为了村子的风俗,伴随着人的脚步,传遍了这一片大地,当第三个百年的时候,这已经成为了大地上的惯例。
故事里的人物褪色,但是留下的痕迹,开出新的花朵。
这就是古陕乡村的秋社。
而在社戏里面,一定会有驱鬼的仪式。
无论是哪里的社戏,里面一般都会有一位,无名或通名的角色,或称先锋,或唤神将,少年形象,手持宝剑,走在最前。
那是游神最开始的那一步,开路驱邪。
而在这一天,在行为还没有成为习俗,习俗没有升格为口口相传的故事时,天色朦朦的,周衍没有马匹,但是老土地送了他一头驴子,所以勉强能骑。
他们和胡二娘的商会走到了岔路口。
胡二娘将那把法剑托付给了周衍,道:“这本就是故人之剑,拿在我手里,只是宝剑蒙尘,没什么用处,送给郎君,他日你或许还会遇到他呢?”
李太白。
她眼底有些怀念,看出周衍想要说的话,道:“也不必道谢,不必说什么报偿,我们以后,或许还会再见面吧,如果有一天我们遇到什么事,郎君有空闲的话,伸手帮我们一帮就是了。”
周衍道:“必然。”
胡二娘笑呵呵摆了摆手,道:“郎君所走的法脉,是以体魄,进展为主的,缺少一把战刀,老身也猜,普通城里城防军的兵器,不一定够资格。”
“可是武功镇东河滩会一定有。”
“那是起源于周代后稷教民稼穑,是整个中原最早的市集雏形,每年十一月初七都有,郎君到了就知道。”
“只是,这种天下最古市集,也遵循古老的规矩,以物易物,虽然还不到大市的时候,可是交换一把战刀,不是难事。”
周衍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