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角一家不起眼的茶餐厅里,李一凡与一位老朋友见面——曾在北京读书时的同学,现在是香江某高校的副教授。
“你这次来,不只是为了招商吧?”对方端着奶茶,目光意味深长。
李一凡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香江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信任。”同学只说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让李一凡沉默了几秒。信任,不是一纸政策、一份合同就能换来的,它需要时间、需要共同经历、需要利益和情感的双向绑定。
回到酒店,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
“先让人看到希望,再让人愿意相信。”
于是,他决定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推动一批针对香江青年的实习和创业项目,让他们能直接参与到粤港合作的真实业务中,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利益相关方。
?
四、中央的暗线与林家的支持
虽然身处香江,李一凡知道,背后的支撑是他岳父林建国——如今的政务院副总。林建国在一次电话中明确表示:“香江的稳,不只是香江自己的事,它关系到整个南部沿海的安全与发展。你放心去做,后方我会替你压住。”
国家发改委主任姜承远则从经济政策层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开辟了专项审批通道,让部分跨境合作项目可以快速落地。
这种上下一体的协调,是李一凡在潇湘多年改革中积累的信任成果。
?
五、暗潮之下的警觉
然而,越深入接触,他越能感到一些暗潮在涌动。
有本地传媒人私下向他透露,个别外部势力正在利用文化活动、慈善基金等名义,暗中扶持一些极端化倾向的青年社团。
李一凡立刻将消息通过加密渠道反馈给中央,同时让凡星传媒的舆情小组秘密跟踪这些组织在网络上的动向。
“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自由表达,但在关键节点,我们必须有能力让话题冷却下来。”李晓薇在会议上这样总结。
?
六、定局的第一步
一周后,香江特区政府宣布,将与粤港合作办公室联合举办“青年未来发展论坛”,主题是“共建湾区·共创未来”,李一凡受邀担任主旨演讲嘉宾。
站在会场上,他没有用宏大的政治口号,而是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潇湘青年回乡创业的故事、一个香江大学生在湾区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故事、一个粤港科技团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有情绪的共鸣,也有现实的利益落点。
台下的掌声,比他预想中更持久。
李一凡知道,这只是开始,但第一步,已经踩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