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省省政府办公大楼,七月的午后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将政务厅前的青石地砖照得发白。李一凡坐在他那间宽敞却朴素的省长办公室里,视线落在一叠最新整理的省政务平台建设进度报告上。
报告看起来无懈可击:系统模块完成率92%,数据清洗进度89%,试点市县响应率94%。但李一凡心中却清楚,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肉眼难见却实实在在的“惰性”。
—
“你说,湘东市的社保系统为什么迟迟对接不上?”他盯着报告中那几个空白地市名,目光如炬。
站在他面前的是潇湘省数字政务办主任顾山,一个技术出身的干部,说话一贯带着“技术人特有的迟钝诚实”。
“报告里写的是本地数据库结构不兼容,正等待软件外包商升级支持……不过我个人判断,其实是市里不太愿意把数据完全交上来。”
李一凡点点头:“我知道,不愿放权,不愿透明,不愿别人掌控自己曾经一手搭建的东西。”
他放下文件,站起身走向窗前,望着岳麓山的轮廓:“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体制内的惰性与区域保护。”
—
这几日,围绕潇湘省“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工程,省内多地出现不小的暗流。
湘北某地级市市委书记私下对属下说:“我们数据自己管得好好的,干嘛给省里托管?等他们一个平台出问题,影响的是我们整个市的形象。”
湘南另一地的常务副市长则明确在会议上表示:“平台我们可以试点,但业务流程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更有媒体开始释放舆论试探:“政务一体化会不会抹杀地方特色?省里是否越权?”
李一凡自然都知晓这些声音。
在潇湘这样一个拥有14个地级市、100多个县市区的中部大省,统筹改革之难,不亚于一场权力的再分配。旧有的行政惯性、地方保护主义、体制内人情规则,早已渗透每一个细节。
—
7月30日下午,李一凡召集一次不对外公开的小型闭门会议。
与会的,除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立德、发改委主任张廷山、工信厅副厅长钱雪峰等核心成员,还有几位特殊参会人:来自原星城市政务平台研发核心团队的技术骨干——也就是凡星智库旗下的项目组成员。
“今天不开长会,只讲一个问题——怎么破局。”李一凡直接开场。
张廷山首先发言:“省长,我们试点市县都按下去了,核心技术也没问题,难就难在部分干部对这个新架构有本能抗拒。”
“他们不愿失去权力。”李一凡平静地道。
“也不愿丢掉惯性。”钱雪峰补充。
一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起身发言,他原是星城市政数局副局长,后调入凡星智库做咨询:“从技术上讲,我们可以通过分布式节点建立市县级缓存,既保障数据上行,又不让地方丧失感知。”
李一凡点点头:“你这个方案,我听过,但我想要的不只是技术折中。”
他语气一沉:“我要的是制度重构。”
—
7月31日,潇湘省政府印发《“统一政务平台”推进实施细则(试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
“全省财政、医保、社保、人社、教育五大口径数据平台,自即日起统一归口省大数据局管理,设立数据归集标准、数据清洗模型及数据共享准则。原市县级平台限期对接,逾期不整改者问责地方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