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薇接着汇报凡星传媒的最新平台研发成果:
1。舆情热度演化预测模型(基于词频扩散、节点触发、情绪共鸣度进行热搜预判);
2。省级内容中枢运营系统(协同宣传部、网信办制定每日主议题分发);
3。舆情“哨兵计划”试点机制(全省设立300名“正向导控官”,日常混迹网络,专事正面引导与情绪调节);
4。AI对抗溯源工具(用于识别AI生成内容、深度伪造视频、语义调包技术)。
陈明远则提出“反溯机制”建议:“是否可以将我们所有高敏感事件的传播路径,向中央报备,设立‘反叠加机制’,即事件刚冒头就有多个官方矩阵压制其可能演变的风险?”
李一凡赞同:“不是删帖,而是用另一套‘叙事框架’提前介入。”
会议尾声,李一凡提出了“四字方针”:
“定、导、封、释。”
“‘定’即先手定性,别让民间先讲出问题是什么;‘导’即主线引导,把冲突点转为制度讨论;‘封’不是封锁,而是封边,限制外溢;‘释’,是要解释,要用接地气语言,把复杂制度问题说得清楚。”
随后,他宣布设立:
潇湘省新媒体治理中心(SmGc),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凡星传媒与潇湘广播电视台协同运营,目标是——建立一个“全天候、全平台、全视角”的内容应急调度系统。
这不仅是舆论引导工程,更是一场舆情权力的收拢革命。
散会后,李一凡独自走出会议室,夜色沉沉。他站在省委大院内的竹林前,看着天边稀薄的月光。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却胜过任何一场看得见硝烟的斗争。
他轻声说了句:
“未来的治理,不在文件上,而在屏幕上。”
与此同时,一份标题为《潇湘省数字舆情治理与风险应对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的绝密文件,正在被发往大夏政务院林建国副总的办公室。
而林建国看完这份文件后,只淡淡留下一句:
“终于有人开始在文化层面建防线了。”
这一夜,潇湘没有动静,网络却已经悄然重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