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组分两组分别进驻街道综治中心和财政服务站,对照查看了三年来“破格提拔”上来的3名干部履历、主责事项与实际绩效。
其中一位34岁的街道副书记,原为高校政务专业毕业生,在平台公司锻炼两年后下沉街道,承担“问题楼盘处理”专项整治任务,已完成19个项目扫尾,回收财政收入2。3亿元。
“这才叫真正的财政回笼型基层干部。”
考察组副组长点评后,当即记入报告核心摘要段落。
……
调研第二站:潇南新区的5g城市级试验场。
这片区域集成了5g+医疗远程会诊、5g+公安实景执法、5g+交通智能路控、5g+教育远程课堂四大应用场景。
调研组不止看了设备、演示,更查看了“系统留痕日志”与“实际调用频次”。
结果发现:系统调用中80%以上为夜间应用,说明不是演示系统,而是实战系统。
中宣部副部长拍案:“你们这套系统,有血,有汗,有人的生活。”
李一凡亲自介绍:“潇湘是底层工业省,5g不是科技标签,而是生产工具。”
“我们做的不是展示面,而是打铁面。”
……
调研第五天,大夏中央组考察组与省委组织部展开闭门磋商。
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提交了一份高度敏感材料:《潇湘破格提拔干部模型与绩效数据模型交叉比对分析》。
数据中,过去一年中,潇湘省共提拔186名破格干部,其中71人为“凡星画像模型”推荐人选,占比38。1%。
考察组沉默良久,最终点头:“可以写入改革案例资料库。”
—
第八天,调研组与李一凡展开“非正式会谈”。
组长第一句话就问:“你怎么看‘凡星—政府合作模式’的边界?”
李一凡毫不犹豫答道:“企业协作不等于政府委托,政府要借企业之手,但不能交权。”
“凡星参与的只是数据处理与逻辑框架,不涉及决策权、不参与预算分配、不介入人事。”
“我们也在完善‘政企界限防火墙机制’。”
他补充:“我很清楚,如果‘李一凡—凡星—李明杰’三者边界不清楚,这场改革就注定走不远。”
会后,调研组组长在发回的简报中写道:
“潇湘试点,是目前全国唯一以省级政府主导开展系统性数字治理试验,并形成明确协作模型与监督机制的样本。建议择期公开。”
—
6月11日,调研组撤离潇湘前,李一凡亲自到机场送行。
组长只说一句话:
“你走在了一条不归路上。”
李一凡答:“我知道。但比不走更值得。”
当专机滑行远去,李一凡回身看向远方。
未来,真正的检验,不是京察,不是汇报,而是整个大夏体制——能不能容得下一个“可复制的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