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他调出市大数据中心最新报告,红色热词“传承焦虑”、“创始人退出”、“权力交接”、“民企信心危机”连成一条清晰热链。
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几个字:
“企业家的沉默期,往往也是国家与市场关系重构的过渡期。”
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更替,这是一次全社会集体思维结构的重构。
—
那天傍晚,他站在湘江边,拿出手机,打开微博,在草稿箱里写下一段文字:
“一个人告别舞台的方式,有时不是收场,而是托举他人继续前行。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从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那个选择继续相信、继续承担的时代。
马爸爸不是隐退,而是点燃另一个火种。”
他没有署名,选择用凡星传媒旗下“时代星火”账号发布。
不到两小时,这条微博转发破五万,评论区刷屏:
“你说的才是真话。”
“企业家精神不能断层。”
“退场不是逃避,是成全。”
—
凌晨一点,李一凡回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
他不喝酒,但今晚他破例开了一瓶雪花清酿。
不是为了庆祝,而是致敬——致敬那个站在风口浪尖、也曾扛住万钧压力的“第一代企业家”。
但他更知道:
新时代的企业精神,不能只靠一个人来代言。
“我们要为新一代企业家,构建可继承、能接力、有制度支撑的价值体系。”
这是他此刻最清醒的判断。
—
夜色深沉,星城市远处灯火如星。
他拿出一个小本子,写下下一步战略部署:
1。推动凡星制定“接班人制度建设试验方案”
2。联合市工商联启动“未来掌门人培养计划”
3。组织召开企业家精神新周期研讨会
4。借助“马爸爸退位”事件,重构公众理解企业家的话语体系
收笔时,他在页面下角加了一行字:
“一个人可以隐退,一种精神不能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