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这时,陈赓病倒了。一病就是五天。
胡志明来了,陈赓正在病中昏睡。他轻轻地走到病床前,摸了摸陈赓的额头,又轻轻地走了。
几天后,陈赓战退了病魔。
经过东溪一役,陈赓对越军现状的认识更深刻了。
他在日记中写道:东溪作战算胜利,震惊法帝内部,使之不敢即刻恢复东溪。但从战术上讲,则是一个大败仗。东溪敌实际人数为二百六十七名,我攻击部队人数为一万人,经三日两夜的战斗,中途几乎被迫撤退,我伤亡五百人。敌逃离二十余人,我方兵力火力均居绝对优势,以如此之战斗力,望攻击约二千余人据守之七溪,则不啻缘木求鱼。因此我以为越军仍须求得打小据点,以逐渐锻炼战斗力,特别是改正领导作风,改良组织,加紧干部训练。不然,作战计划都是空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对胡志明说:“从东溪战斗过程看,战士们还是很勇敢的,问题在干部。重视干部的文化素养是必要的,但也可以从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中培养提拔一批,这些人多是解放区的贫苦农民,作风艰苦,基本素质好!”
胡志明:“你说得很对,我们提拔掊养干部的方法确实需要改进!”他很欣赏陈层直率的性格。
“另外,你们不注重妇女工作,就等于将一半以上的人口弃而不用,这不利于全民抗战!”陈赓又说。
胡志明听了点头说:“对此我也有同感。”
按照原定计划,人民军在东溪战斗结束后,如援敌不来,便歼七溪之敌。
可是侦察的结果表明,七溪之守敌已增强了。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陈赓于9 月28日建议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派出第一七四团向七溪以南实施佯动,改使敌人误以为人民军主力南下保卫太原。
9 月30日,法军勒巴热兵团从七溪北犯,企图重占东溪,接应将由高平南撤的萨克东兵团。10月3 日,高平萨克东兵团弃城南逃,企图在勒已热兵团接应下摆脱困境。鉴于上述敌情,陈赓认为当前敌我态势对我十分有利、是难得的歼敌良机。
10月1 日,七溪法军一部进入东溪以南越军的伏击圈。这是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但是由于越南人民军行动迟缓,失去了歼敌的良机。
鉴于此,10月5 日,陈赓致信胡志明,建议坚持集中兵力在边界战场全歼敌人。
与此同时,陈赓把这一作战计划电报中共中央军委。
10月6 日、毛泽东复电陈赓:先集中主力歼灭东溪西南被包围之敌,然后再看情形围歼高平南逃之敌,此种计划是正确的。如果东溪西南之敌能在几天内就歼,高平之敌又被抓住,谅山之敌又不出援,或虽出援而我军能分出一部分予以阻隔,使之不能防碍我军对东溪、高平两地之作战。则你们可以取得两个胜仗。因此,除对东溪西南之敌必须迅速、坚决、彻底加以歼灭,即使伤亡较大也不要顾惜,不要动摇(要估计到干部中可能发生此种情况)以外,并要对高平逃敌确实抓住,不便逃脱。并要对谅山等处可能出援之敌有所布置。只要上述三点处理恰当,胜利就是你们的。
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来,正如毛泽东所料到的那样,在关键时刻,越军司令部却动摇了。他们打来电话说,两股敌人即将会合,还有飞机助战,这一带都是石头山,很难全歼他们,想把部队撤下来。
陈赓一听,火了,愤然说道:“这样的仗再不能打,就无仗可打了。我就卷起铺盖走得了!”
他立即致信胡志明,建议由胡志明亲自鼓励前方指战员,坚持连续战斗,分割包围歼灭这两股敌人。并将毛泽东的复电给胡志明看了。
胡志明看过毛泽东的复电,亲自给前方指战员发出电报,要求他们“忍受疲劳、饥饿,不惜任何牺牲,坚决歼灭敌人”。指战员听了备受鼓舞,英勇抗敌。
此时,法国勒巴热兵团龟缩在山洞里,弹尽粮绝。7 日晨,越军越过背后,突然从上面向下猛攻,7 日下午,全歼勒巴热兵团,活捉参谋部全体人员。
同日,沙东兵团亦全军覆没。此役共歼俘敌军三千多人。这是越南抗战以来越南人民军打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运动战和歼灭战。
得悉两兵团被歼,法军总指挥部十分震惊,慌忙下令撤出一系列据点。
到11月4 日,人民军收复四十四个据点。至此,法军在中越边界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越北边界战役胜利结束。
边界战役战果辉煌,共歼敌八个营,毙俘敌八千余人,收复五个市、十三个县镇,缴获敌大批武器弹药。越北根据地得到扩大和巩固。
战役结束,胡志明派人将缴获的几瓶法国香槟酒和一封信送给陈赓将军。陈赓拆开信,原来是胡志明写的一首中文诗。
香槟美酒夜光杯,欲饮